跨步电压公式(跨步电压公式推导)
本文目录一览:
距离接地体多少时跨步电压为0
1、所以,当人距离接地体大于等于30米时,跨步电压为0。
2、一般情况下,距离接地体20米处,跨步电压可视为零。若跨步电压幅值增至40至70千伏,同时接触电压幅值增至42至56千伏,这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功能产生暂时性影响,休息后通常可以完全恢复,不构成生命危险。
3、接地体附近20米范围内,跨步电压通常可忽略不计。当架空电力线路中的带电导线断裂并接触到地面时,接触点与导线本身电势相同。因此,电流会从这一接触点向四周的大地分散流动,导致地面上形成一个以接触点为中心的电势分布区域。随着距离接触点的增加,电流的分散使得地面电势逐渐降低。
4、通常情况下,当人距离接地体超过20米时,跨步电压可近似为零。 受到跨步电压影响时,尽管人体未直接接触带电体,也未发生放电现象,电流仍会通过人的下肢,从一只脚经过胯部至另一只脚,形成与大地的电路。 人体感受到跨步电压时,通常首先脚部会有麻木感,随后可能会跌倒。
5、相反,距离接地点越远,跨步电压则越低。 通常情况下,当人离接地体超过20米时,跨步电压可以近似为零。 受到跨步电压影响时,电流会通过人的双脚和胯部,在大地上形成回路。 尽管人体没有直接接触带电体,也没有电弧放电现象,但这种电压仍能导致触电。
6、随着距离接地点越远,电流越分散,地面的电势也越低。通常,在接地点20米以外,地面的电势可以近似认为是零。地面的电势变化情况如图5-4所示。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在距离接地点8至10米范围内,不仅地面的电势较高,而且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也较大。
跨步电压形成的原理?
1、跨步电压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会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导致地面上形成分布电位。如果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会形成跨步电压。这种电压可能导致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2、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双脚之间就会产生电压降,即形成了跨步电压。在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电流分为两路,分别流过地面和人体。由于越靠近电线端点,电势E越大,如果在跨步压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E越大,人体电阻承受的电流就越大。这意味着,越靠近电线的位置,跨步电压可能造成的伤害越严重。
3、跨步电压触电的原理:高压线接触地面附近时,会在该区域形成一个环形电场。以高压线触地点为圆心,从接触点到周围会形成一个放射状电压递减的分布。也就是说,圆心处的电压等于高压电线上的电压,而离圆心越远的点上,电压越小。当人从圆心附近走向远离圆心的位置时,他的双脚上的电压会不同。
人触电的原理
1、当人触电时,实质上是电压对人体造成伤害,而非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固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小;电压越低,电流越大。 通常情况下,三相动力电压为380伏特,照明电压为220伏特,而人体能够安全承受的电压不应超过36伏特。
2、人触电的原理 人触电的本质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身体的电损伤。当一个人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时,电流从人体流过,会引起多种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详细解释如下: 电流通过人体:当人体接触到带电体时,电流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这些途径包括皮肤、肌肉、骨骼等。
3、人触电的基本原理是人体成为电流回路的一部分。有直接接触电源和不直接接触两种情况。直接触电包括单极接触和双极接触,前者如意外接触到火线,后者则是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4、电流通过人体的原理:当碰触到带电的火线时,人体便成为电路的一部分。电流会经过人体,尤其是当人的手或其他部位接触到火线并且脚与地面接触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流回路。此时,如果电流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阈值,便会造成触电。
浅析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1、防雷设施的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导致部分建筑物防雷设计过于保守,增加了不必要的工程成本。例如,某些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并不需要设置防雷设施,而有的建筑物在7m的高度却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
2、可见,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却不需设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关键因素在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土质和雷电活动情况所决定。同时在峻工的工程中,我们也看到.的民用建筑物,有许多类似的工程不该设置防雷却按三级防雷设计施工了,施工后的防雷接地装置如图1所示。
3、施工过程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措施中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和气孔,没有敲掉焊渣等缺陷。二是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焊、漏焊;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
4、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二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比较重视.疏漏差错 很少。但对大量的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却常有忽视。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 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
5、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防雷工程项目涉及桩基础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及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避雷器的安装等,贯穿施工全过程。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众多,包括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需严格把控各个环节。
6、防雷施工 均压环 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 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
建筑电气配变电所接地配置规定有哪些
确定配变电所接地配置的形式和布置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施工现场用电要求采用三级配电系统、TN-S接地保护系统、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一级总箱配置计量表、电流电压表、电源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漏电开关及接地接零排。二级配电箱配置电源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断路器插座,应按规定位置紧固在绝缘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根据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中的1节接地装置的规定,可以将工地上2个或3个三级配电箱的接地线接在同一根扁铁上。这一做法符合规范要求,前提是必须确保该接地导体能够满足防护性和功能性要求。
首先,总配电箱是整个系统的枢纽,它配备有主开关和分路断路器,具备漏电保护和必要的电气仪表,如同城市的电力中枢,确保电力的稳定分配。分配电箱则按照功能划分,动力和照明线路分开,采用专为分路设计的断路器,设有N线和PE线端子板,确保电流的合理分配和安全接地。
安全保护:配电箱内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时间不得大于0.1秒。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目的电箱配置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还需要参考当地的建筑和电力规定。在使用配电箱时,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遵循技术标准,确保施工安全和电气设施的正常运行。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2) 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5倍。